權威聲音
01|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丁薛祥在北京出席國合會2023年年會并講話。丁薛祥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健全相關法律和制度體系,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
02|零碳辦會!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實現碳中和
8月28日至30日,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正式開啟,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碳達峰碳中和會議于29日下午,在煙臺八角灣國際會展中心同步舉行。會議以“智能低碳 引領未來”為主題,聚焦“雙碳”領域新理念、新趨勢、新技術,邀請國家部委、省市領導、國際組織及行業協會代表、院士專家、國內外“雙碳”領域知名企業負責人、高校代表等300余人參加,共探“雙碳”目標下發展路徑,共襄低碳發展未來。
會議現場,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發布首個基于高精度CO?濃度監測的我國碳源匯核校支持系統、中國農業銀行綠色金融研究院發布《邁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金融的探索與實踐》、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研究院發布《海上風電與光伏發展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會聚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建設成果的同時,主辦方踐行零碳辦會,依據國家《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專門制定了大會碳中和實施方案。經核算,本次大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546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主要通過采用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廟島村西部海草床所產生碳普惠海洋碳匯量、國家碳排放權配額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這三類碳抵消指標,實現本次大會碳中和。
03|通知:上海市發布2023年度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項目申報指南
8月31日,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上海市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2023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專項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通知針對本市法人、組織、企業征集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低碳工業及再制造、新能源汽車、低碳建造、負碳技術五大專題項目,項目申報采用網上申報方式,無需送交紙質材料,網上填報起始時間為2023年9月8日9:00,截止時間(含申報單位網上審核提交)為2023年9月27日16:30。
04|《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于9月1日施行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從2021年正式啟動立法以來,經歷了起草、三次草案審議、表決通過等環節,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笆奈濉逼陂g,我國將生態環境立法重心向重點領域立法傾斜?!啊逗谕恋乇Wo法》《黃河保護法》相繼出臺并實施,即將實施的《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加之此前已實施的《長江保護法》,形成了‘1+N+4’生態環境法律體系。這四部特殊區域法律的制定,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恢復,以及黑土地基礎地力、實現黑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定制化”的法律保障,為貫徹落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打下堅實基礎。這部從國家層面立法規范的特殊地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專門法律,讓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治化從設想走向現實。
05|全國碳市場啟動2021、2022年度的配額發放和履約工作
8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了全國碳市場啟動2021、2022年度的配額發放和履約工作。近期,全國碳排放權市場啟動了2021、2022年度的配額發放和履約工作,共納入發電企業2200多家,兩年度分別履約、配額清繳時間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抵銷年度應清繳配額量的5%。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做好企業紓困工作,生態環境部特別研究制定了柔性履約政策,配額缺口大的企業可預支2023年度的部分配額用于當前的清繳,但此政策僅限于2021和2022年度,以后不再實施。目前,已基本完成配額發放,清繳履約工作已全面展開。
06|一圖讀懂《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
近期,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院聯合印發了2023-2025年《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豆ぷ鞣桨浮诽岢?,到2025年組建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開展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全面加強數據管理和質控、完善工作機制四項工作任務,不斷提高主動發現生態破壞問題的能力大幅提升,精準高效支撐生態保護監管,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支撐。
07|國合會建議:建立全球尺度的海洋塑料污染動態監測體系
8月28日至30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2023年年會在京舉行。會上,中外聯合研究形成的《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續藍色經濟專題政策研究報告》指出:進一步明確海洋塑料、微塑料污染現狀和生態風險。報告稱,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塑料生產和消費呈指數增長,如果一切照舊,到2060年將增長兩倍。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的來源包括河流輸入、沿海地區生活垃圾的泄漏、海上經濟活動的泄漏、跨洋轉移。各種來源泄漏到海洋里的塑料垃圾會隨著海流和風向其他海域進行擴散和輸運,既包括在近岸和潮間帶的漂浮轉移,也包括看不見的在海底的輸移。
推動建立全球尺度的海洋塑料污染動態監測與核查技術體系。結合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與現場監測系統,動態監測塑料泄漏情況,構建標準可信的海洋塑料漂浮帶識別算法,編制統一規范的無人機海洋垃圾調查國際標準,以進一步明確海洋塑料與微塑料污染現狀和生態風險,識別跨界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理工作。
行業聚焦
08|推進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續藍色經濟轉型
藍色經濟”近年來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近日,2023年專題政策研究報告《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續藍色經濟》(以下簡稱《藍色經濟報告》)引起了與會代表的高度關注?!端{色經濟報告》采用“可持續藍色經濟”一詞,突出強調在開展藍色經濟活動時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出藍色經濟在增加值和就業方面都有可能超過全球經濟的整體增長;因此,海洋經濟為創新、就業和經濟增長提供了長期潛力;當前階段,不論是在國際層面還是國家層面上看,海洋對于實現碳中和目標都至關重要。
如今,海洋經濟在航運、漁業和碳氫化合物開采等傳統領域之外的新領域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如何不以犧牲海洋的長期繁榮為代價,充分發揮出海洋在調節氣候、為各種海洋動植物提供重要棲息地等方面的關鍵作用,積極推進海洋經濟向“藍”邁進,將是不少國家面臨的共同課題。機遇與挑戰并存,是海洋經濟可持續轉型的現在時。
09|生態環境部新部署“黑臭水體整治”
近期,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進一步推動地方深入開展黑臭水體整治,讓治理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城鄉群眾。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在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期間,全國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98.2%。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鞏固提升既有治理成果,使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十四五”期間,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迫切需要向更廣范圍拓展,向更深層次延伸,向構建長效管理機制方向不斷努力。
查閱上述熱點詳情,請點擊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XnWccV8NmbM3r2KBM2S56Q